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汽车论坛

小米汽车销售_小米汽车营业额预测

tamoadmin 2024-08-16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2.小米快递横空出世,对快递业的冲击会很大吗?2013年12月12日,彼时董明珠和雷军一同被评为央视第14届经济年度人物。雷军主动向董明珠发起赌约,“小米如果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总输我1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当即还击,“1块钱就不要赌了,我跟你赌10个亿。”自此,两人间便有了这个10亿赌局! 5年过去了 ?赌约时间也就是2018年 ?胜负即将揭晓 。当时,小米还未

1.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2.小米快递横空出世,对快递业的冲击会很大吗?

小米汽车销售_小米汽车营业额预测

2013年12月12日,彼时董明珠和雷军一同被评为央视第14届经济年度人物。雷军主动向董明珠发起赌约,“小米如果5年内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总输我1块钱就行了。” 董明珠当即还击,“1块钱就不要赌了,我跟你赌10个亿。”自此,两人间便有了这个10亿赌局!

5年过去了 ?赌约时间也就是2018年 ?胜负即将揭晓 。

当时,小米还未上市,全年营收在3百亿元左右;而作为上市公司的格力,全年营收已达1200亿元。4倍差距!5年时间!不得不佩服雷军的勇气和魄力。

小米3月19日公布2018财年业绩,这是该公司上市后的首份业绩。小米收入1749亿元,同比增加52.6%。净利润86亿元,增加60%。格力2018年收入介于2000至2100亿元。小米用67.5%的营收增速,千亿的突破增长。而格力只是保持了原有的水平。

从营业额上面看,格力险胜了小米 ,但是我觉得,小米公司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增长率,胜过格力只是时间的问题。格力公司现也将公司范围推到了智能手机,汽车领域,虽然格力手机卖了还不到万部,但是董明珠表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格力公司也从传统的营销模式改变,接轨互联网 。格力近期也做起了芯片的生意不仅仅是为了让格力的空调用上自家生产的芯片,更是要让未来格力在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领域中抢占先机,从而在多元化转型之路上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无论雷军是输还是赢 ,不可否认的是,雷军对国产手机以及互联网行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雷布斯”名不虚传。

新能源汽车井喷背后的故事

3月8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媒体访时,回应了格力和小米的10亿赌局。董明珠表示,“他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

2013年12月,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年度人物奖项获得者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希望董明珠赔自己1块钱,董明珠在现场强硬回应道:“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2018年年底,雷军和董明珠的5年赌约到了兑现的时候。

“小米估值已超过格力市值”

“2018年不是还有一年吗?”被媒体问到与小米雷军的赌约,董明珠昨日回应称,“他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

此前雷军在公开信中提到,小米2017年10月提前实现了营收过千亿目标。格力财报显示,公司在2017年前三季度的营业额里面,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120亿元。据业内人士预测,格力全年营收有望达到1550亿元。

2013年赌约成立的时候,小米的营业额为316亿元,格力的营业额为1200.43亿元。两人的赌约在2018年底到期,小米和格力谁的赢面会更大?

产业观察家刘步尘告诉记者,如果从两者的营收金额上来看,格力赢的概率比较大。“格力2017的营收在1500亿左右,2018年底格力营收目标是2000亿。小米今年底,比较难实现2000亿的营收。”

如果从市值的角度看,又会是另一个结果。近日,小米传言已经启动上市,一份由媒体披露的小米Pre-IPO融资项目方案显示,目前小米底层资产估值540亿美元,上市后保守估计市值为1000亿美元。另一版本称小米市值或达2000亿美元。截至3月8日收盘,格力市值为31.96亿元,按目前汇率,约合504.7亿美元。

从两家公司成长性来看,刘步尘认为小米的成长性更好,“格力的问题是过度依赖空调,其他没有培育起来,或者说虽然在培育,但是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小米的情况要好得多。”

小米快递横空出世,对快递业的冲击会很大吗?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不是铁岭,而是车都。

虎年伊始,在房地产喊冷、汽车业回暖——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井喷——春风下,国内热衷发展汽车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纷纷加码布局新汽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大有把自己的老区、新区、特区、开发区变成新的“造车区”——“车都”的虎劲。

最新的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月12日,在辽宁发布公众号(辽宁省官微)推发文章《沈阳市大东区“五抓”并举,争当振兴发展排头兵》中提及:“结合文官片区城市更新,拉开工业发展空间,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奠定基础”。

就像此前小米总部和工厂落地北京之前的桥段一样,这篇文章火了一天——没活过半集——就去领盒饭了:辽宁发布公众号很快选择删除,特斯拉官方澄清道为不实消息。

相比被段子害惨的“投资不过山海关”,首都的招商引资最近是杠杠的。

2022年1月,北京市先后公布2022年的重点建设项目,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电动车是亮点:推动小米汽车制造工厂、卫蓝新能源固态电池一期、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中心、特斯拉设计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支持北京奔驰提高产能、投放新能源产品;完成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工厂改扩建,确保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调试;支持北汽集团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

在继小米汽车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百度的造车项目——集度已在北京悄然设立新总部,并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官方网站发布的2021年度工作总结,无意中泄露这一“天机”。

2022年1月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到:2022年,北京市将推动小米汽车开工、理想汽车建设,精准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硬科技独角兽。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老汽车切换的当口,北京并不满足近几年发展受到挫折的北汽新能源,同时看上更有活力的理想汽车和小米汽车以及下场造车的百度等科技企业。

2021年10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新工厂是在原停摆了2年的北京现代一工厂厂区上进行改造,总投资60亿元,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期将实现年产10万辆纯电动汽车。

2021年11月27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科技签约仪式举行,此前被武汉、合肥、长春等地“追晕”的小米汽车落户北京经开区。

小米汽车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预计2024年将下线开产。

不仅是沈阳、北京,长春、武汉、上海、重庆、广州等主要城市的领导更是亲赴企业一线,鼓劲加油,摇旗呐喊,希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保持稳增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合肥、南京等新一线城市更是新年放大招,加强招商和营商环境营造力度。

2022年2月10日,安徽郑栅洁在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带头开展现场办公的新闻在网上迅速传播,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一位外地来皖投资的企业家说,这次活动“别开生面”,犹如“春风拂面”,看到“三个转变”:从“企业被动找领导”转变为“领导主动找企业”,从“企业多次多头找”转变为“领导分批逐一听”,从不仅解决了“一个一个问题”转变为解决“一类一类问题”。

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5%;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中国社科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20)No.9》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总规模可达到千万辆。

从当下及未来来看,失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就缺乏拉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增长、保就业等最强“发动机”,而现在还不“变速、换挡、转向”,等到灯枯、油尽就没有带电、再见艳阳的机会。

新一轮底特律、汽车城、车都、车谷的大城竞争,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个省市把汽车当做支柱产业、主要产业或第一产业的城市,更是把当地车企当做香饽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万亿级增长极。

汽车商业评论从各地的官方发布探寻出虎年一些地方对当地汽车产业渴求和希冀。

1月22日,吉林、来一汽慰问一线员工,调研生产经营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

中国一汽官微报道说,陪同的还有省委常委、常务副,长春市委副书记、王子联,省秘书长等省市大员。

来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实地察看零部件研发、生产线运行等情况,看望慰问一线员工,提前送上节日祝福,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敬意。

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在座谈会上介绍一汽2022年生产经营及一季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

过去一年,“省市大力支持 一汽 克服重重困难”,深挖内部潜力,努力把“缺芯”等影响降到了最低,改革更加深入,创新更加突出, 红旗 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总体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他希望一汽牢记殷殷嘱托,保持昂扬斗志,续写“风景这边独好”新篇章,“省市将一如既往为一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表示,2022年,一汽将以“红旗”发展为标杆,以品牌建设为统领,以用户为中心,以全面创新驱动为主线,坚决打好四大攻坚战,认真抓好九大方面重点工作,向着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月7日虎年开工第一天, 上海 市委书记走访 上汽集团 旗下的捷氢科技,详细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及核心技术研发情况,走进车间察看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捷氢科技官微报道说,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捷氢科技董事长和捷氢科技总经理结合发展实际,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支撑、全产业链贯通以及运营政策保障等谈了想法建议。

仔细询问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存在的瓶颈难点,鼓励企业瞄准关键领域加大攻坚突破力度,真正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海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这为企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更好更快、更加精准地对接、落地、见效。”他希望企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形成有影响力、有引领力的产业集群,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国家战略实施。

2月14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全年目标,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再续精彩打下坚实基础。

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深入交流,仔细听取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察看整车生产线,了解整车制造和销售情况。

他希望东风公司抢抓机遇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链,建设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共同推动武汉市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并表示“相关区和部门要一如既往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来到汉南片区百亿项目现场,走进项目工地,仔细听取武汉经开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他强调,“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要压实责任、加强协调、优化服务,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座谈会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就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产城融合和一季度开门红等工作作了汇报。 希望武汉经开区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在全国经开区方阵中争先进位。

(中国车谷)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汽车产业发展时,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紧抓实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前的2月10日,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和工委副书记、区长与东风本田公司执行副总经理交流。

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 本田 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整车工厂建设,携手推进 东风 本田 汽车年产销达到百万辆规模。

2月7日——春节期后上班的第一天,重庆市领导分别前往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重点企业调研,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重庆市委书记和市委副书记、赴西部(重庆)科学城实地调研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生产情况。

在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研发领域拥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的企业展厅,观看核心产品展示,了解关键技术指标性能优势。

车间里机器人在生产线忙碌,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作业。

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生产销售等情况。他说,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企业抢抓机遇,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立足存量做优增量,持续推动汽车产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祝愿金康公司在新的一年发展越来越好。

2月11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民日报重庆分社社长调研赛力斯。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总裁等陪同调研。参加座谈并对小康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再接再厉发展好新能源汽车。

2月14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和江北区委书记一行莅临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参观调研,看望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表示,“重庆市各级人民法院将不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2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广汽集团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情况,听取人大代表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希望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事业发展步伐,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先后走进广汽埃安、广汽研究院、广汽乘用车的总装车间、电池车间、科技展厅、造型室,详细了解新能源汽车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自主品牌打造等情况,并与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一线员工深入互动交流。

充分肯定广汽集团取得的成绩:广汽集团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令人自豪的民族品牌,产品赢得消费者信赖,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特别是面对肺炎疫情以及全球芯片短缺的冲击,广汽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汽车产销、营业收入、利税总额等主要经营指标均超出预期,充分发挥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

以招商引资和豪赌出名的合肥市一开年就加码工作强度。2月12日下午,安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今年第1次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服务保障项目建设,要做到“四个靠前”:政策发力靠前、程序审批靠前、指导工作靠前、破解难题靠前,力保不让一个项目因工作不及时、服务不到位而受困。

强调, 理念 要新,标准要高,速度要快——“宁让程序等项目、不让项目等程序”。

说起合肥市对于招商引资的头部企业、重大战略项目敢大胆出手跟投、领投,要数合肥与 蔚来 的故事。 蔚来 汽车创始人、董事长这个“2019年最惨的男人”,曾向全国18个城市求援,最后只有合肥把 蔚来 从ICU(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回来,重获新生。

实际上,2020年一季度尽管还在疫情中,合肥派出的多路“侦察兵”,把朋友圈问个遍,查了个底朝天。这用合肥市委书记的话说,合肥这个投资团队拼的不是手气是手艺。

让汽车圈记忆犹新的是,2021第十三届中国汽车蓝皮书峰会6月10日在合肥开幕首日。特地抽出时间,与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参会嘉宾分批会谈。

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智能电动汽车是合肥战新产业的重点方向,合肥坚持以更有为推动市场更有效,创造了很多政企合作成功案例。欢迎更多企业家、投资家来肥共话合作,合肥将坚持做“最懂你的人”,携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电动汽车之都。

据说安徽省从省委领导开始,每个人分工一个产业链,除了分管工作,还是某个具体产业链的链长。因为合肥连续引进了液晶面板巨头京东方、押中了半导体企业长鑫和兆易创新及造车新势力蔚来,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合肥也得了一个绰号——伪装成的最佳投资机构。

合肥首先把“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作为招商目标——芯片的芯、液晶屏的屏、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集成电路、面向消费终端的现代制造、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不管是请院士专家和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大半个汽车圈来开研讨会,还是请顶尖咨询公司来做咨询,关键是把产业链地图拉出来,然后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每个分支,分布怎么样,有哪些头部公司,拉出清单来。缺哪些,那就精准出击,把它拉到合肥。

可谓,目标非常精准,一个个上去谈;目标企业需要什么便利条件,就给创造条件;目标企业正在推动什么策略,就配合策略;今年谈不成,那就明年接着来,直到拿下目标。这一点,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汽车商业评论还发现,其他新一线城市,例如南京,同样把汽车等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

南京被称为引进造车新势力最多的城市,虽然所剩牌新能源汽车品牌不多,但南京在2月7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向全市上下发出动员令、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加快形成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发展环境,努力迈入全球营商环境一流城市行列。

南京发布微信号说,这是该市出台的第四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16项工作任务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其中,建立政策服务场景化实施细则制度、深化“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汽车商业评论也提醒各地,许多地方都想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积极性是好的,但能否大家都成为车城或车都,这还要取决于许多方面,尤其是否具备基础条件。

一是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并不需要那么多新能源汽车城。

赛迪研究院统计,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总产能达2669万辆,远超实际需求。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产能利用率只有5.1%。即使按照2021年销量289.3万辆来算,产能利用率也不过11%。

二是底特律向来并不是自封的,是水到渠成,车到路有,车到城起,你做好了,别人自然承认你。

三是不搞汽车城建设,做精做强做大某一汽车链上的零部件——做新型汽配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城同样也很好。

50多年来持续研究产业现象并有数部“汽车强国”书籍出版的汽车专家程振彪建议,大家不要一哄而上,搞成投资热,结果没有效益,最后损失很大。“不是不要远大目标,而是不要好高骛远,轻视了基础和做扎实功。”

我觉得不会有啥冲击,因为现在的快递市场早已不是群雄纷争的时候了,而是大局已定!

1、快递市场现状: 现在的快递市场经过这2年的整合,其实大局基本差不多了,阿里系、顺丰,外加京东,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快递公司仍旧存活着,但日子并不会太好过。阿里现在直接控制了三通,圆通、中通、申通,外加百世,而这四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50%,基本上算是占了半壁江山,如果按业务量来排名的话,这几家全都进了前5名。

除去阿里系,剩下就是顺丰和京东这两家了。顺丰没啥好说的,就营收来说还是快递行业的老大,这2年的布局挺多,未来依旧有潜力可挖。而京东快递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虽然依托京东有不错的业务量,但由于自建成本很高,一直处于亏损。否则今年刘强东也不会出现裁撤快递员兄弟的事情了。也因为此,现在的京东快递也开始揽件业务,来抢夺其他快递的市场份额,这对一些中小品牌来说压力会更大。

整体来说,快递这块还会持续整合,一些中小快递公司未来可能被并购或退出市场,他们的市场份额将会被第一阵营的快递公司持续蚕食掉。

在快递市场基本整合完毕之际,小米快递的出现对现有快递公司不会有任何冲击的。因为其体量根本无力来支撑一个类似京东快递这样的物流公司,自建物流体系太烧钱了,京东这么大的体量依旧亏损中,这会严重拖累整个小米集团的发展。

2、小米快递核心目标: 小米搞自己快递公司的核心原因还是为了解决自己配送的问题。当前自身的发货量其实不小。除了手机之外,还有各种智能家居,而当前小米御用的 如风达 可以说为人所诟病,说真的,我作为淘宝小卖家之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家快递公司。

号称互联网公司的小米竟然使用如此不知名的小快递公司来配送货物!当然,使用如风达另一原因是雷军 扶持好友,如风达是当年 陈年做凡客时让自己老乡搞的快递公司。

如风达快递被小米用户所抱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长期以往其实是损害了小米的声誉。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也就只能自建快递公司了,况且小米上市之时,是有顺丰入股的。如果小米建立快递公司,一定程度是可以得到技术上的帮助。

因此,小米自建物流体系本质还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目前的发货量不小,如果发顺丰对小米来说这成本也不小,使用自己的快递或许成本能下来。

但是,自建物流体系自身也将十分烧钱,这块属于重资产模式,不知道小米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烧!

综合来说,小米自建快递不会对现有物流体系有大的冲击,而自建物流未来对小米是不小的考验,尤其是烧钱的能力!别最后搞得跟做芯片一样,发现太烧钱结果半途而废。

前几天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的公告显示,小米申请的第38、39类商标“小米快递”已经获批。其中39类商标的业务范围涵盖包裹投递、快递服务等内容,这引发了外界关于小米自建物流的猜测,甚至有很多网友认为,小米快递的横空出世会不会对传统的快递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呢?

我们不否认小米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从成立到现在不足10年的时间,但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年营业额接近2000亿的巨无霸级企业。而且小米除了手机之外,在其他智能产品上面做的也比较好,目前小米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以这些粉丝作为基础建立一个快递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的。

但是小米想要在快递行业做出一番作为我觉得难度很。

第一、目前快递竞争格局已定

我国快递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以顺丰、邮政、四通一达以及京东物流为主的快递体系,这8家快递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快递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而且这种份额还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业务收入累计达到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2018年上半年这8家快递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中通市占率约为17%;韵达、圆通市占率分别为14%、13%;百世、申通、顺丰市占率则分别为10%、9%、8%。

而且这8家快递的市场份额是逐年增加的,2016年快递市场CR8为市占率为77.4%,到2017年底已上升至81.1%,2018年6月底继续提高至81.5%。

第二、快递需要有大量的客源基础

虽然小米有众多的米粉,但是这些米粉暂时不足以让小米对传统的快递行业进行冲击,因为除了顺丰EMS这种走高端路线的快递企业之外,像四通一达基本上都是走量的模式,只有快件量足够多,才能够有生存的空间。目前不论是顺丰EMS或者是四通一达或者京东他们本身都有广泛的客源,其中顺丰和EMS已经有固定的高端客户,4通一达主要依赖的是阿里巴巴系,京东物流则有自己庞大的商城做支撑,这些企业都有固定的客户来源,这足以让他们在快递行业呼风唤雨。

比如2018年中通快递的快件量达到了85.6亿件,对应的营业收入也只不过是176亿元。小米想要从这8家快递企业当中和客户是很难的,这点京东就有前车之鉴。东物流本身主要是服务于京东商城客户,是最近几年京东也开始做起了收件业务,但效果并不是明显,很多京东业务员根本就收不到快件,所以才出现了有些业务员为了完成任务,自己给自己寄送快件来荒唐之事。

如果不能总cr8当中抢到更多的客户,单靠小米的客户量是不足以支撑小米快递的发展的。比如2019年小米手机的总体出货量是1.19亿台,其中国内的出货量是4796万台,如果再加上小米其他产品,国内的快件量一年也就1亿件到1.5亿件之间,这种跟四通一达的快件量根本没法相比。

第三、快递需要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做支撑,需要持续大量的资本投入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来到了一个转折的点,以前那种粗放型的或者简单加盟的快递行业已经很难行得通。未来的快递行业肯定是朝着智能化,高效化以及人性化的发展,未来的快递行业,会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包括时效性以及安全性等等。

正因为如此,未来快递行业需要大量的投资来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这就需要小米有足够多的资本做支撑,而且这个投入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见效的,他需要长期的投入。如果小米花很大的资金投入建设物流体系,如果没有客户来源,那对小米来说也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所以小米自建物流要把握成本和利润的临界平衡,如果没有高流量、高变现的电商做基础基本上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目前小米快递才处于注册商标的阶段,并没有得到国家邮政局的经营许可,小米快递什么时候正式上线,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

但我个人认为小米成立快递公司并不是为了冲击传统快递市场的业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完善小米的配送体系。

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手机制造商,目前小米的业务覆盖了很多产品,除了小米手机之外,目前小米还有小米商城,他们卖了很多小米自己生产的产品,比如智能手环,电视,智能家居产品等等,而且这些业务增速都非常明显,可以遇见未来小米除了手机之外的其他业务规模会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有小米有强大的物流体系做支撑。

一直以来小米并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而是通过走第三方物流,早期使用的是如风达,但是如风达给客户的体验非常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小米的形象,给众多米粉带来了不好的体验,后来小米又跟顺丰圆通等进行合作。但是使用第三方快递终究不能自己掌控一些东西。

所以随着小米业务规模的不过多扩大,小米急需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更关键是可以有效降低生产门店经营过程的物流成本,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小米的竞争力。

小米快递的横空出世,我觉得对快递行业的冲击不会太大,甚至都谈不上冲击。

小米如果自建物流,现在可以拿来直接对比的只有京东一家,再来看看京东物流的现状

强如京东商城这样的生态链尚不能支撑京东物流,仅凭小米商城我看是很难支撑小米自建物流的。

不过这只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表象,或许小米对“小米快递”有自己的布局也说不定,让我们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说的:

注册了39类商标也并不意味着小米已经可以开展快递物流服务,小米还需要获得国家邮政局批准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赵小敏估计,小米不会等得及申请新的牌照,更大的可能性是从市场上收购一张牌照。他认为,小米也不会取京东那样完全自建物流的形式,时间和效率都不会允许这种做法,小米应该会以并购、打通的方式来开展快递业务。

因此,杨达卿认为,电商企业自建物流要把握成本和利润的临界平衡,非拥有高流量、高变现的电商企业不宜自建物流。 但在国内物流效率还有待提升的当下,自建物流的优势和前景还是让许多 科技 和互联网企业跃跃欲试。赵小敏预计,小米、联想、滴滴等诸多企业都有可能会涉足相关领域。

小米快递到底会取怎样的布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早已定格,不会有很大的冲击

就好像哈罗单车一张,当时ofo和摩拜分庭抗礼的时候,也是出来的。冲击倒是还好,而且能够占领不错的市场份额。不过冲击的话,毕竟还是顺丰,菜鸟的市场,大部分的应该估计不大。

要服务做得好,价格合理,谁进军物流行业都支持,增加竞争是好事。

据中国商标局数据显示:小米公司名下共有6件“小米快递”商标,注册类别为第39类、第42类、第9类、第38类、第35类。小米公司于2018年8月1日申请提交的“小米快递”商标已经于2019年6月21日通过审核。

小米公司将为旗下90多部智能手机和其他产品提供“保证次日达”服务。它将面向印度150多个城市的用户。对于那些想要比平时网购物流速度更快的用户可以选择此项服务,只需要支付49卢比即可获得该服务,此外,只要在当天下午3点之前下的订单,都将符合此项服务的条件。 由此可见小米对于短距离配送的野心出现,据小米查询,目前小米在全国有约2300家线验店(自营+合作)。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小米公司向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小米快递”商标。

“小米快递”商标

经过检索,我发现,在中国商标网上确实能够查询到“小米快递”商标,并且还不止一件。小米公司名下共有6件“小米快递”商标,注册类别为 第39类、第42类、第9类、第38类、第35类。

这批商标于2018年8月1日申请注册,目前, 有2件 已注册成功,1件已初审公告,其余的仍处于“待审”状态。

其中, 第32620452号“小米快递”商标于2019年6月21日获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39类的“包裹投递,快递服务(信件或商品),快递服务 ,运载工具故障牵引服务,船运货物,旅行陪伴,贵重物品的保护运输,司机服务,运输,商品包装,导航,货物贮存”等服务上,专用期限至2029年6月20日。

尽管只是申请商标,但小米公司这一小动作,更多的是 被网友猜想 其要进军物流业。

事实上,近年来,网络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不管是顺丰、圆通、韵达、中通等老牌的物流公司,还是 马云 创办的菜鸟物流,抑或是 刘强东 的京东物流,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因此,小米公司如果想进军物流行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其实, 申请“快递、物流”类商标的 科技 公司并非小米一家 ,此前 腾讯公司 注册“ 企鹅物流 ”商标的信息曝光时,也赚足了眼球。

腾讯注册“企鹅物流”商标

根据中国商标网数据显示, 腾讯公司于2018年11月21日申请注册了第34816953“企鹅物流”商标,核定使用范围为第39类的运输信息; 物流运输 ; 运输预订; 商品包装; 商品打包; 旅行预订; 运输; 货物贮存; 快递服务; 包裹投递等服务上。

目前,该商标正处于“待审”状态。

2018年12月14日,针对“ 企鹅物流”商标 ,腾讯官方作出回应。 腾讯方面表示:“企鹅物流”是腾讯公司购部注册的一个商标,仅用于承接腾讯公司内部的物流业务 ,为腾讯内部需要物流产品的团队统一提供物流相关业务的服务,作为一个平台,整合了顺丰、DHL、EMS等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既不存在「自营」的产品和业务团队,也没有任何对外服务的 。

和“企鹅物流”商标不同的是,截止目前,对于注册“小米快递”商标,小米公司官方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现在的快递市场早已不是群雄纷争的时候了,而是大局已定!

一、快递市场现状

现在的快递市场经过这2年的整合,其实大局基本差不多了,阿里系、顺丰,外加京东,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快递公司仍旧存活着,但日子并不会太好过。阿里现在直接控制了三通,圆通、中通、申通,外加百世,而这四家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超过50%,基本上算是占了半壁江山,如果按业务量来排名的话,这几家全都进了前5名。

除去阿里系,剩下就是顺丰和京东这两家了。顺丰没啥好说的,就营收来说还是快递行业的老大,这2年的布局挺多,未来依旧有潜力可挖。而京东快递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虽然依托京东有不错的业务量,但由于自建成本很高,一直处于亏损。否则今年刘强东也不会出现裁撤快递员兄弟的事情了。也因为此,现在的京东快递也开始揽件业务,来抢夺其他快递的市场份额,这对一些中小品牌来说压力会更大。

整体来说,快递这块还会持续整合,一些中小快递公司未来可能被并购或退出市场,他们的市场份额将会被第一阵营的快递公司持续蚕食掉。

在快递市场基本整合完毕之际,小米快递的出现对现有快递公司不会有任何冲击的。因为其体量根本无力来支撑一个类似京东快递这样的物流公司,自建物流体系太烧钱了,京东这么大的体量依旧亏损中,这会严重拖累整个小米集团的发展。

二、小米快递核心目标

小米搞自己快递公司的核心原因还是为了解决自己配送的问题。当前自身的发货量其实不小。除了手机之外,还有各种智能家居,而当前小米御用的如风达可以说为人所诟病,说真的,很多淘宝小卖家之前都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家快递公司。

号称互联网公司的小米竟然使用如此不知名的小快递公司来配送货物!当然,使用如风达另一原因是雷军扶持好友,如风达是当年陈年做凡客时让自己老乡搞的快递公司。

如风达快递被小米用户所抱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长期以往其实是损害了小米的声誉。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也就只能自建快递公司了,况且小米上市之时,是有顺丰入股的。如果小米建立快递公司,一定程度是可以得到技术上的帮助。因此,小米自建物流体系本质还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目前的发货量不小,如果发顺丰对小米来说这成本也不小,使用自己的快递或许成本能下来。

但是,自建物流体系自身也将十分烧钱,这块属于重资产模式,不知道小米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烧!

综合来说,小米自建快递不会对现有物流体系有大的冲击,而自建物流未来对小米是不小的考验,尤其是烧钱的能力!别最后搞得跟做芯片一样,发现太烧钱结果半途而废。